很多小伙伴在选择液相色谱柱时都会提到一个问题:“这根色谱柱能上多大的样品量?”一般在做分析方法开发时我们都会竭力避免色谱柱过载。因为柱子的过载会造成色谱峰峰形失真,以及理论塔板数过低的问题。色谱柱的过载又可以分为质量过载和体积过载,今天就与各位小伙伴聊聊过载的那些事。
色谱柱质量过载又称为浓度过载,就是指在小体积进样时(体积未过载),由于进样浓度较高,靠近谱峰峰带的固定相被饱和,也就是说,进样某一组分超过了色谱柱的载样量而出现过载的现象。一般表现为色谱峰峰形拖尾,柱效较低。
载样量主要与色谱柱固定相和待分析物的性质有关。首先固定相类型不一样,品牌不一样会造成载样量较大的差异。其次待分析物质性质也会直接影响到色谱柱载样量。例如离子态的碱性化合物就很容易过载,不仅无法达到<50μg的量级,有时候甚至1μg的量就能造成过载的现象。因此在常规疏水反相中,分子态的碱性化合物比离子态的碱性化合物有着更高的载样量。
目前的推测原因是,离子态间互相排斥作用使得待分析组分在固定相表面更易达到饱和而造成过载。同时离子态的带正电的碱性化合物也更容易和固定相中未键合的活性硅羟基发生次级相互作用。针对质量超载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则是减少进样量。